项目展示

  • 首页
  • 项目展示
  • 伤病成NBA首周热词 中国体育更需重视运动医学

伤病成NBA首周热词 中国体育更需重视运动医学

2025-04-18 01:04:36



10月中旬揭幕的NBA新赛季,第一周的关键词却是“伤病”——揭幕战中,全明星球员戈登·海沃德左脚踝骨折,严重受伤,新赛季第二日的比赛中,林书豪又在本队的首场比赛中摔倒,十字韧带断裂,随后迅速进行了手术。

无论是外部影响产生的病症,还是旧疾复发,伤病始终是运动员职业生涯中的最大阻碍。有效的预防与缓解伤病问题,则成为了每位运动员背后团队的目标。为了解决伤病问题,运动医学便由此建立。该学科主要将医疗与体育运动相结合,利用医学知识来解决体育运动中可能出现、已经出现的问题,具体表现包括预防伤病、保障身体健康、增强体质等。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对运动医学的重视从很早便开始了。早在5世纪的奥运会上,角斗士便被配备了体育治疗师。1928年,促进运动医学交流的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正式成立,之后,许多运动医学中心与研究所也不断增多。随着医疗技术进步,欧美关于运动医学逐渐走向成熟,美国运动医学院(ACSM)、美国运动医学矫形外科学会(AOSSM)、国家运动员训练协会(NATA)等机构的建立也使得该领域更加丰富。目前,美国共有超过140个由医学教育鉴定委员会认证的运动医学项目。运动医学不仅运用于体育运动员,经过体育锻炼而出现损伤的普通居民,也能够较为容易的进行治疗与防护。

雷竞技APP官方网站

包括勒布朗·詹姆斯在内的一些体育巨星,在多年中没有重大伤病,且竞技状态始终保持巅峰,这其中离不开运动医学的应用。运动员或其所在队伍会聘用专业的医疗团队,他们会在全面了解运动员身体状况的条件下,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一旦有运动员需要进行手术,手术后医疗团队会根据每天该运动员的力量评估与心理分析,逐步帮助运动员找回状态,以延长职业生涯。这两年的成功案例还包括36岁的费德勒状态回勇,拿到了两座大满贯冠军。

相比较于欧美,中国运动医学的发展有些缓慢。尽管资料显示,在1955年后,运动医学教研室不断在各大高校建立,但运动医学只服务于少量顶尖的运动员。由于财力的制约,国内的俱乐部在过去不太会聘请专业理疗师,医疗团队观念落后,缺乏详细规划。常年高强度的训练、加之教练员与医疗团队没有达成共识也会使运动员落下病根。奥运医疗保障首席专家李国平曾在2009年公开表示,刘翔、赵蕊蕊等人的伤病,均为不重视医疗团队所导致,两人的伤病很早便有苗头,但停训治疗的方案均未被接受。

运动员一旦在重要比赛期间出现伤病,冰敷与打封闭成为主要应对措施。但这只能暂时抑制疼痛,不仅无法根治疾病,还会引发更多损伤。再加上运动员在退役前难以全面治疗伤病,也助长了封闭与冰敷成为“家常便饭”。早在2014年,便有报道称张继科六年内打了7针封闭,且医生建议“尽量避免剧烈运动”,但在实际上无法得到实施。里约奥运之后,张继科“圈粉”无数,其伤病和治疗情况也多次成为球迷诟病国家队、教练组的矛盾焦点。

近年来,国内开始加强对运动医学的重视。尤其是在备战奥运会时,组织了医疗专家团队。而包括恒大、申花等俱乐部,会效仿英超俱乐部配备的7至8人的医疗团队,并且引入国外专业的医生与医疗设备。同时,中国运动员还坚持“走出去”——前往美国就医,以治疗严重的运动损伤。

郎平执掌的中国女排,在去年里约时隔12年重夺金牌,背后也有先进的医疗团队的支持。在郎平还担任美国女排主教练时期,就帮助中国女排名将冯坤、赵蕊蕊前往芝加哥大学运动医学进修项目主任、骨科教授舍温·何(Sherwin S.W. Ho)处,进行了膝关节手术。何教授所在的芝加哥大学运动医学中心,拥有专业的骨外科团队,能够对骨外科问题提供预防、诊断、治疗与康复,在国际上享有声誉,而何教授本人也曾担任过美国女排的队医。回到中国女排执教的郎平深入了解运动医学的重要性,接队之初便带回了先进的医疗团队。何教授受邀来到中国女排担任队医,而美国康复师伊丽莎白·达林与其他来自于美国知名理疗康复机构的康复师也加入该团队。

伤病成NBA首周热词 中国体育更需重视运动医学

在此期间,杨方旭、魏秋月等主力队员先后在芝加哥大学运动医学中心做了关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手术,并在美国进行近3个月的康复。里约奥运会期间,杨方旭的半月板再度拉伤,在无法进行外科手术的条件下,医疗团队通过“向下拉”人工将她的膝盖解锁,并通过合理的恢复,使其能够在最后的几场淘汰赛中亮相。何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只有科学得当的训练,才能够避免对运动员的永久性伤害。而郎平也强调过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希望每一个运动员都重视康复,特别是大赛在即,没时间条件手术,保守治疗的时候,不能只是治疗,也要加强康复训练”。

除开专业运动员,体育爱好者与身体素质不断下降的病人,也缺乏对运动医学的认识。《2016年中国体育用户运动损伤与康复研究报告》中显示,有近一半的人在运动中受过伤,但了解康复知识的人只占20%,依旧有认为运动损伤出现后无需治疗的人群。而在运动损伤治疗方式偏好上,更多的人偏向于按摩与热敷,康复训练的偏好程度仅为36%、排在第三位。再加上医院面对轻微的运动损伤,主要选择开药与静养,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国内康复产业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根相关报道,目前中国拿到医疗资质的运动医学中心不超过6家。与此同时,国内运动医学人才培养较为缓慢,不仅康复治疗学专业偏少,康复师多来自体育院校、与医疗相对分离。当然,这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潜力。目前,包括Acesport在内的国内外机构,均在运动康复领域进行尝试。未来运动医学在中国的运用,有望走向规范。